学校首页

锦州师专关于公布校训修订与学校精神的决定

来源:发布日期:2025-04-02点击:

为赓续百十载办学历史,传承师专精神,凝聚奋进力量,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,经学校多次征求意见,广泛搜集校史资料,反复酝酿讨论,校党委会审议通过,决定将校训由“学高身正 敬业创新”修订为“诚朴弘毅”,凝练新时代锦州师专精神为“行稳致远、坚韧不拔、不畏牺牲、勇于创新”。现公布如下:

一、校训修订为“诚朴弘毅”

诚朴,意为真诚质朴,纯真无修饰,是1914年建校之初的校训,是百年来师专学子做人做事诚心正意,朴实无华,求真求实的深刻体现。时年正值国家积贫积弱时期,学校以“诚朴”开篇,主动承担起师范教育使命,通过培养扎根辽西的教师队伍,形成了“学为人师、行为世范”的早期师风。

诚:诚者,信也,真实无妄之谓,为人处事,须以诚为本。

朴:朴者,质也,少私厚道之谓,博学经世,须以朴修身。

“诚朴”不仅是校训,是核心,是根本,不只是品德,更是能力,是师专精神中最本色的品格,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。学校进一步提出“诚朴弘毅”的新时代校训,深化家国情怀与坚韧品格的培养。

弘:弘者,强也,刚心锐志之谓,创新创业,须以弘求进。

毅:毅者,力也,不达不止之谓,任重道远,须以毅建功。

弘毅,意为志向远大,意志坚强。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中的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朱熹集注:“弘,宽广也;毅,强忍也。非弘不能胜其重,非毅无以致其远。”其代表着学校肩负民族重任,以师范传承,以职业赓续,创新创业,协调并进的教学本色,集中反映了师专学子学以报国,服务社会,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,是师专博大情怀的深刻诠释。

此次校训的修订,标志着学校教育理念从“启蒙者”到“赋能者”的升华,体现了新时代对师生品格与使命的更高要求。

二、凝练“行稳致远、坚韧不拔、不畏牺牲、勇于创新”新时代师专精神

结合百十年办学实践与新征程使命,学校凝练出“行稳致远、坚韧不拔、不畏牺牲、勇于创新”的师专精神:

“行稳致远”出自《礼记·表记》,原文表述为“慎始而敬终,行稳致远”。强调在行动中保持审慎与周全,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犯错。“稳”并非一味求慢,而是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节奏,做到“快慢有度、疾徐适中”,体现了学校在稳定中追求长远目标和“以建设求生存、以改革促发展、以管理创效益”的发展思路。

“坚韧不拔”的最早出处为宋代苏轼的《晁错论》,原文为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。学校通过倡导“坚韧不拔”精神,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与责任感,培养新时代所需的“有理想、敢担当”人才。

“不畏牺牲”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实践,既是政治品格的凝练,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其核心在于以集体利益超越个人得失,通过信念与行动的统一实现长远目标。它渗透于锦州师专的教育使命、价值观培育及实践创新中,激励师生以奉献服务社会发展,以信念传承红色基因。

“勇于创新”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,也是现代国家战略的核心要求,其内涵涵盖从个体突破到集体协作的多层次实践,强调在变革中实现价值创造。作为锦州师专精神的体现,它渗透于教学改革、校企合作、文化塑造等环节,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,是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“行稳致远、坚韧不拔、不畏牺牲、勇于创新”的师专精神,既是百年办学史的浓缩,也是新时代教育使命的回应。它构建了学校发展的精神坐标,为其在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领域持续领航提供了内在动力。这一精神不仅是师生行动的指南,更成为学校文化基因中不可分割的部分,激励着锦州师专在新时代继续书写“百年荣光”的新篇章。

从“学高身正 敬业创新”到“诚朴弘毅”,标志着学校在期许师生保持质朴品格、专注教育本质的原有基础上,更期许师生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,为地方乃至国家发展贡献力量。校训与新时代精神的协同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筑牢了我校“培养什么人”的价值根基,明晰了“怎样培养人”的方法路径,明确了“为谁培养人”的目标指向。学校号召全体师生以此为契机,以“诚朴弘毅”立心,以新时代师专精神铸魂,形成凝聚人心、催人奋进的强大合力,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