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首页

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|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"铭记九一八"主题思政教育活动

来源: 发布者:发布日期:2025-09-20点击:
审核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缅怀革命先烈、传承红色基因,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、勇担时代重任。9月18日,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,开展"勿忘国耻,警钟长鸣"主题思政教育活动。通过历史回溯、精神传承、使命践行三维联动,让师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铭记国耻、缅怀先烈,在思政课堂的思辨中坚定信念、涵养担当,在时代使命的感召下勇毅前行、贡献力量。

01

警钟长

在历史坐标中铭记国殇之

上午9时18分,防空警报划破校园长空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教室整齐肃立,共同观看央视“九一八”事变纪念直播。警报声里,师生们神情凝重,以默哀致敬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同胞与先烈,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回溯那段山河破碎的历史,深切体会“落后就要挨打,自强才能安邦”的历史警示。

02

党委领

在实景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

学校党委始终将思政建设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抓手,高度重视以重大历史节点为契机开展思政教育,持续推动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。在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94周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里,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陈建军,为2025级新生带来“培根铸魂,启智增能”主题开学第一课,将“铭记历史”与“思政育人”深度融合,打造沉浸式、实景化的育人场景。

陈建军带领新生走出传统课堂,以校园为“活教材”,沿“继往开来广场—校训石—教学楼—校史馆”路线展开教学。在镌刻“诚朴弘毅”的校训石前,他深情解读校训从创校“诚朴”到如今“诚朴弘毅”的演变,结合“九一八”历史背景,阐释“弘毅”二字背后“宁折不弯、保家卫国”的精神内核,叮嘱新生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;在教学楼前,他结合“理实一体化”教学理念,讲述抗战时期学校前辈“以教育为盾、以信念为矛”,在绝境中坚守课堂、传播真理的事迹,展现师专人“树人兴邦”的使命担当。

进入校史馆,陈建军驻足于学校百年发展展区,从1914年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讲起,重点回顾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学校师生在办学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,仍坚持教学、投身救亡图存运动的红色历程。他强调,这段校史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,更是学校“以史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宝贵资源,鼓励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,将爱国情、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。

03

思政铸

在英雄史诗中汲取精神力

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金轶以《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》为题讲授专题思政课。她依托辽宁红色资源,通过珍贵史料、历史图片还原“九一八”事变始末,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,同时将校史中前辈“以教报国”的红色故事融入教学,让课堂既有历史厚度,又有情感温度,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感悟家国大义,坚定理想信念。

学院各位思政课教师则围绕“小课堂”与“大课堂”的融合,以多元形式开展“九一八”主题思政课。课堂上,教师们组织学生观看“九一八”事变专题报道,用影像资料还原历史场景;结合辽宁本地抗战史实与红色人物事迹,生动讲述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坚守;通过分组讨论“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”,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知。同时,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行动,组织开展“九一八”历史知识分享会等活动,让学生从“听故事”变为“讲故事”,从“学理论”走向“践行动”,进一步凝聚“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”的思想共识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在主题思政课中真切感受到了先辈们的家国情怀,今后会把这份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,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04

使命担

在大国崛起中践行青春誓

在《大国担当》集体学习中,同学们从历史与时代维度深化对“大国担当”的认知。从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浴血奋战,到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行动,同学们读懂了“以自身苦难换人类安宁”的担当底色,看到了从“历史叙事”到“现实行动”的担当实践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要以史为鉴、砥砺前行,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,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
此次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"历史+思政+实践"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精神养分,将思政教育深化为使命自觉,引导青年学子在感悟担当中学思践悟,真正做到"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"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