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版首页

通知公告

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
2018-07-09 08:39   审核人:   (点击:)

心肺复苏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急救方法,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、口对口人工呼吸、电除颤三部分。

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(电除颤需要使用除颤仪,但即使是便携式除颤仪也造价不低,因此我国的很多单位、家庭、个人一般并没有配备),前两部分内容更适合进行宣传推广,是送医前院外急救的有效手段。

国际上最早认定的完整的心肺复苏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,1985年全美复苏会议又加入了“脑复苏”的概念,这使心肺复苏的内涵更加完整和深刻。而心肺复苏指南的具体操作标准也一直不断地修改,本文只介绍最新的内容。

鉴于医学的专业性,本文不介绍相对不易掌握的内容,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以便各位同学理解。

一、心肺复苏的意义和原理

简单的说,心肺复苏即在伤员出现心脏停搏、呼吸停止的时候,施救者通过“胸外按压”和“人工呼吸”的方法来人为制造“心脏搏动”和“呼吸通气”,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命。

人周身的器官、组织基本都需要血液供应,血液中携带的氧对于保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,其中脑组织对于缺氧最为敏感。

完全缺氧5分钟左右,人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。因此心肺复苏抢救要在4分钟之内进行,称为“黄金4分钟”。

而维持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心脏的搏动,当心脏停跳时,通过人为的“胸外按压”,可以使胸壁下陷,从而间接挤压心脏使之收缩,将心内的血液射入到大动脉当中,继而运送到全身,包括脑组织。

当手掌对胸廓的压力减小时,胸廓本身的弹性会使下陷的胸廓“自动复位”,进而形成胸廓内的“负压”,这有利于使胸内大静脉被动充盈,增加回心血量。

但血液又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,其中动脉血才富含氧气。而将少氧的静脉血转换成动脉血的是肺脏。

因此当呼吸停止时,通过人工呼吸可以将一定的氧气输送到肺脏,进而使肺脏完成换气的过程。

虽然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要小于空气,但相对于不能自主呼吸的伤员的状态而言,这些氧气也足以挽救他的生命。

二、心肺复苏的大致流程

发现伤员情况异常——上前判断其是否“心脏停搏”、“呼吸停止”——明确其心脏停搏、呼吸停止——向周边的其他人求救,要求他人播打120并过来帮忙——同时立即开始施救,启动心肺复苏——进行胸外按压——开放气道——口对口人工呼吸——将“胸外按压”和“人工呼吸”交替进行,反复循环,五个循环算一组——每一组结束后,再次检查伤员的心跳和呼吸是否恢复,如果不恢复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,直到救护车到达

三、如何判断“心脏停搏”和“呼吸停止”

1、心脏停搏主要表现为两方面:意识突然丧失,大动脉无法触及搏动。

1)意识丧失时,正在行走的人会表现为突然摔倒,但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会表现出无法唤醒,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。

我们可以拍打其肩膀,在其耳边大声呼唤,如果对方没有反应,便可以视为意识丧失。

当然,意识丧失时还有很多其他表现,但判断非常复杂且需要专业技能或仪器,因此从略。

2)大动脉有多处,比如手腕上的桡动脉,脖子前面两侧的颈动脉等。桡动脉相对容易触及,颈动脉则有些难度。

寻找颈动脉时,我们可以先找到喉结(一般用两根手指,食中二指),然后向旁边滑动,移开大约2厘米(约1-2指宽)处即是。

其实,我们平时可以发现,脖子两侧各有一条特别明显粗大的斜行的肌肉,称为“胸锁乳突肌”。而颈动脉就在气管喉结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。

找到颈动脉的正确位置后,如果不能触及搏动,则说明心脏停搏。

2、呼吸停止一般表现为:没有呼吸运动,或抽搐样呼吸(也有称“喘息样呼吸”)。

如果呼吸完全停止则容易判断,我们可以将手放在伤员鼻子下边感受气流,也可以将伤员的上边衣扣解开,从侧面观察胸廓是否有起落运动。

而“抽搐样呼吸”(喘息样呼吸)其实是一种无效呼吸,伤员的呼吸状态像是在“呼吸”,但并没有真正有效的“通气”。

对这种呼吸类型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判断“心脏停搏”和“呼吸停止”的过程,整体不能超过10秒,一旦判断符合条件,立即开始心肺复苏。

而即使不能明确判断是否符合条件,也要在10秒内心肺复苏。

总之,启动心肺复苏的时间点越早越好。抢救每延后1分钟,存活率会下降10%。

四、如何进行胸外按压

在心肺复苏的过程,有三个核心步骤:胸外按压(C),开放气道(A),人工呼吸(B)。

按目前的指南,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是最高的,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,胸外按压也被要求“首先”进行。

1、胸外按压时,伤员要平躺在较硬的平面上,平面不能有明显的弹性,不能太软,否则会影响按压的效果。但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条件,也要立即开始抢救,不能耽误时间。

2、施救者一般站在伤员右侧。

3、高伤员所处平面的高低不同,施救者可以选择站立或跪姿。

4、按压的手型:施救者双手交叠,一般左手在下,右手在上。左手五指分开伸直,右手五指分别插入左手五指间并扣握(也可以仅是双手掌掌根上下交叠,并不扣握)。

左手上抬,手腕掌根下压,按压时以左手掌根接触伤员的胸部。

5、按压的位置:准确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/3交界处,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(成人)。

6、按压时以左手掌根部接触按压点,左手五指不能搭在胸壁上,要始终翘起。

双肘要伸直,不能弯曲。借助上半身的重力用力向下按压,用力均匀,不能“冲击式”按压。

成人按压胸廓下陷的深度是4-5cm(这个深度只能人为估计,当然不能用尺子测量),随后减小下压力度,胸廓便会因为弹性而自动抬起复位。

但此时左手掌根不能离开胸壁,虽然下压力度减轻,但掌根和胸壁之间要始终保持接触。

按压的频率是100次/分(有的材料说是120次/分),按压起落的时程基本相等。

按压时无论是站姿还是跪姿,都以髋关节为轴进行起落,因此实际上抢救时,施救者进行标准胸外按压其实是很累的。

7、胸外按压并非单独进行,要配合人工呼吸交替进行,而在进行人工呼吸前,要先“开放气道”。

五、如何开放气道

气道阻塞有很多原因,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,要先解除气道的阻塞,开放气道。

意识丧失的人,一般舌根后坠是阻挡呼吸道的主要原因。有时候口腔内会有一些异物。我们主要介绍处理这两种情况的方法。

(其他原因较难处理,比如喉头水肿、下呼吸道异物,略。)

1、清除口腔异物

按压伤员两腮,挤开口腔,将口腔内异物用手指掏出。如果有假牙,也一并摘下取出。

动作要快,不能耽误时间,延误抢救。

清除口腔异物很重要,否则不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,还可能把口腔内的异物吹入呼吸道,导致误吸,增加不必要的麻烦。

2、仰头抬颏法

意识丧失时舌根会后坠阻挡住气道,将舌头用手拉出虽然可以解除阻挡,但不能保持位置,因此我们通过使伤员极度仰头的方法来改变舌根的位置,从而消除舌根后坠对呼吸道的阻挡。

使人极度仰头主要有三种手法,我们只介绍“仰头抬颏法”。

施救者左手掌根放在伤员额头,用力下压,同时右手食中二指并拢,放在伤员下颏(下巴下面)处并配合左手的下压用力上挑。

左右手配合要协调,动作不能粗暴,最终使头极度后仰,标准是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。

(注:下颌角是两侧下颌骨向后上转折处的点,位置大致在耳垂下方略偏前。)

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颈部有骨折的情况(仰头拉颌法适用,略)。当颈部有骨折时,颈椎的不合理运动,有可能导致脊髓的损伤甚至断裂。

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,在移动头部的过程中,头、颈、脊柱要尽量呈一条直线,换句话说,只能点头抬头,不能左右扭头摆头。

六、人工呼吸

心肺复苏时,对于伤员的呼吸支持有多种方法,本文只介绍“口对口人工呼吸法”。

1、开放气道之后,伤员的嘴呈打开状态。用一块透气的纱布罩在伤员的嘴上。

这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伤员是否有可能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传染病,因此这是对施救者的一种保护性措施。

但如果实在找不到这样的纱布,就立即开始人工呼吸,不要耽误时间。

2、施救者用左手捏住伤员的鼻子(鼻腔和口腔是相通的),然后用自己的嘴“严密包住”伤员的嘴,不能漏气。

3、向伤员的嘴里吹气,力量不要太大,吹气量是500ml(只能凭感觉估量)。

切忌吹气太多太用力,因为过多的气体其实主要会被吹进伤员的胃里而不是肺。

而当胃内胀气过多时,会导致呕吐,呕吐物便可能被误吸入肺内,造成窒息。

其实,很多年前的心肺复苏标准是吹1500ml,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,便改为了500ml(有材料是800ml)。

但吹气量也不能过少,否则供氧不足。

4、吹气时,用眼睛的余光观察伤员胸廓,如果气体吹入了肺里,胸廓会抬起。

5、吹气后,松开鼻子,同时离开伤员的嘴。伤员的胸廓会自动回位,将肺内进行过气体交换的废气自行呼出。

施救者要用自己的脸靠近其口鼻,体会气流的流出。同时用余光观察胸廓的下陷复位。

6、对于成年人而言,每进行胸外按压30次,便要人工呼吸2次,形成30:2的比例。

这2次人工呼吸的频率是8-10次/分(有材料说是10-12次/分),因此平均每次人工呼吸占用的时程是6秒多。

7、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能同时进行,而是交替进行。

8、施救者的人数可以是1个或2个。2个人时会比较方便,一人负责胸外按压,一人负责人工呼吸,交替间歇,会节省体力。但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,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对成人都是30:2。

七、几点注意事项

1、抢救时,尽量原地不动,不要随便挪动伤员。因为伤员身上可能存在一些表面上看不到的损伤,比如骨折,冒然移动可能导致原有的损伤加重。

当然,如果周边环境有危险,肯定还是要先将伤员移开原地,放置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再施救。

2、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最高。如果确实没有条件进行其他操作,也可以只维持胸外按压,直到救护车到达。

总之要最大程度维持胸外按压的持续性,尽量少间断。

3、按压时因为操作方法不当,按压点位置选取不正确,用力过猛等因素,有可能造成伤员的肋骨骨折。有时即使是正确的按压,也有导致骨折的可能。

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单根肋骨骨折,且程度不重,则胸廓的弹性并没有明显的变化,可以继续进行按压。

但如果骨折位移程度重,或骨折数量多,胸廓的弹性明显下降,甚至胸廓发生严重形变,则不能再进行胸外按压。

美国的尸检报告显示,很多被实施胸外按压的尸体上都有肋骨骨折。有些学者认为,如果不达到骨折的程度,说明按压的深度不够。

其实,胸外按压虽然有其标准,但是在实操中,仅通过人为的感觉很难判断动作是否过度,因此出现骨折是很常见的,难以完全避免。

但鉴于我国医疗环境的特殊情况,我们对伤员施救时,还是要尽量保证不出现骨折。因此动作不能粗暴。

4、人工呼吸导致胃胀气时,可以按压上腹部以利胃部气体的排出。如果有呕吐,需要将伤员的头侧过来,以免误吸。但颈骨有骨折的情况不能侧头,这样会损伤颈部脊髓。可以用手指将呕吐物掏出。

5、判断意识丧失时,不要粗暴地摇动伤员的身体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,拍打其肩部即可。

小结:完整而标准的心肺复苏虽然并不是一套非常简单的抢救技能,但一般来说只要用心学习实践,多数人其实都可以大致掌握其操作方法。

因为与动作有关的“肢体操作技能”常常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理论知识,反复操作即可熟练,即有用处,且不容易遗忘。

在现实生活中,医护人员并不能随时随地出现在伤员的身边,而抢救往往最重时间。

因此,非专业人员如果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,无论是用于救助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伤员,都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
IMG_256 IMG_256附:相关图片

IMG_256

师专卫生所

2018.7.2

关闭窗口

校园新闻